宣紙之所以叫做宣紙,其實是因為產地的關係。
中國生產書畫紙最為主要產地是安徽的宣城,因此後來書畫用紙就稱為宣紙了。
其實宣紙種類非常的多,除了安徽產的宣紙之外,四川、浙江、溫州也都是著名的產紙地區,各區生產的紙張在材質跟製程上也都有些許的差異。
宣紙種類繁多,但其實主要可以分成三種,這也是常見最主要的分類。
1.生宣 2.熟宣 3.半熟宣
1、生宣
所謂的生宣,顧名思義就是他在製作的過程中,是沒有經過加工。沒有加工,所以稱為生宣。生宣最大的特點在於吸水性跟沁水性都很強,很容易有暈墨以及乾墨的效果,
因此墨韻的變化可說是相當的豐富。
然而因為紙張的變化性大,也相對的不易控制,需要掌握好墨水的濃淡以及行筆速度,較適合有一定程度的書寫者。
適合書體: 草書、行草、隸書、篆書
不適合書體: 楷書、瘦金體
2.熟宣
熟宣則是加工過的宣紙,加工過,所以稱為熟宣。在加工過程中,有塗上膠和明礬,經過這樣的加工,會使水墨留在紙面上,不會輕易地滲透進紙裡。
熟宣及生宣最大的差異即在於墨水的滲透性。
熟宣因為有明礬,因此墨水停留在紙上,而使的墨水更容易控制。適合展現出較為精緻的筆法。
缺點是在墨韻上則較無活潑的變化,在保存上因加工的關係,多年久存可能會有脆裂的情形。
適合書體: 楷書、行書、草書、隸書、篆書
3.半熟宣
吸水性及滲透性介於熟宣及生宣之間,也是生宣透過加工而成。
由於一般台灣學習書法都是由楷書入門,建議一般學習書法者可先以熟宣作為練習及作品。
當學習到行書草書或隸書時,欲增加墨韻變化時,再來使用生宣表現。
生宣及熟宣在價格上並沒有明顯差異,因此選擇自己適合且喜好的宣紙,寫起來舒暢淋漓,也是最重要的吧!
畢竟寫書法,如果寫的辛苦,那就失去樂趣了。
留言列表